首页

品丝论足女王莉莉娅

时间:2025-05-23 17:40:43 作者:河南首单跨境飞机租赁业务落地 浏览量:19755

  中新社广州10月1日电 题:探访大湾区艺术中心:“非遗大餐”尽显岭南味

  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彩笔丹青描作瓷面春花,说的就是广彩。一度式微的广彩瓷烧制技艺,正走出家族传承的“小圈子”,走进更广阔的公共文化场所,为更多的寻常百姓所学习和掌握,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10月1日,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三馆之一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名小朋友在广彩世家“赵兰桂堂”第五代传人赵志健的指导下,勾线、绘图、上色,专心致志地在瓷盘上画画。

10月1日,数名小朋友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学习广彩绘画技巧。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摄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广彩瓷烧制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国庆假期一连七天,我们都在这里摆摊,免费授艺,希望更多的市民特别是小朋友、年轻人多了解广彩。”赵志健对中新社记者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项目5项,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6项。

  近年来,广东不仅加快推进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还大力推动岭南非遗传承创新发展,高品质文化供给不断丰富。2024年5月启用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存放着广东非遗的文化记忆,不仅是岭南文化的“基因库”,更是湾区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趣味横生的打卡互动、意义非凡的限定印章、寓学于乐的非遗体验……这个国庆假期,多款“非遗大餐”在该馆纷纷“上桌”,道道尽显岭南味。

  比如,该馆推出“我们的节日——节庆‘叹’非遗”国庆系列活动,广绣、广州泥塑、阳江风筝、广东剪纸等7场非遗互动体验活动从10月1日至7日轮番上演,让民众感受到岭南非遗的温度与深度。

  “节庆‘叹’非遗”国庆限定套色印章也已上线,供市民自由盖章体验。记者注意到,印章图案包含旭日、山水、镬耳屋、木棉花等元素,岭南文化特色鲜明,描绘出了喜庆祥和的美好意境。现场吸引了不少人参与体验。

10月1日,小朋友正在体验古琴艺术(岭南派)。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摄

  多样化的非遗打卡体验,让每一位参与者体会到,自己不仅是岭南璀璨文化的见证者,更是非遗传承的参与者。“很喜欢这种打卡盖章的方式,比较有趣。”来自广州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四年级的陈同学饶有兴致地体验了古琴艺术(岭南派)、佛山木版年画。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卤鹅制作技艺、江门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梅州梅县白渡牛肉干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及各种美食也纷纷亮相,吸引不少人驻足品尝,直呼“非遗好玩又好吃”。

  岭南文化以开放包容著称。当多元创新的岭南文化与古朴典雅的齐鲁文化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粤鲁非遗交流展当天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拉开帷幕。这是一场南北相和、山海交响的“非遗之旅”,民众既可以看到岭南文化的灵动与细腻,也能感受齐鲁地区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

  国庆假期,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剧场也是好戏连台,粤鲁非遗交流展演、“木偶奇缘”广东木偶戏专场演出等活动将持续为民众带来全新的非遗视觉体验。(完)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百事公司首次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在平湖后新街周宅,行军床、被褥早已准备妥当,整齐划一地摆放在各个“房间”,38位住在老街里的孤寡、空巢、独居以及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得到妥善安置。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油茶丰收采摘忙 村民增收有奔头

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北京举行记者会。杨合庆在会上介绍说,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能源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是重大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按照党中央部署和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起草了能源法草案,由国务院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

全国多地启动燃气表、水表等计量器具检查

合肥11月5日电(记者 张俊)11月4日,古徽州进校园活动走进安徽大学,安徽省黄山市三区四县在校园里营造出一个充溢文化和创意、精彩欢乐的“大徽州”,青年学子们沉浸式体验古徽州的文化魅力。

受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决定

年逾六旬的林易增是台湾棒球界的一位老“球星”,退役后在台湾中小学做棒球教练。他告诉记者,连城棒球运动有一定的基础,他所要做的就是强化训练、纠正缺点,希望能够好好培养大陆的棒球小选手。

西安街头响起非遗鼓乐 引人驻足欣赏

引洮供水工程覆盖甘肃中部地区的5市14个县。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展板听取引洮供水工程情况汇报,真切地回忆起2013年初来施工现场考察、指导解决施工难题的情景。当得知近600万群众从此告别苦咸水后,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他要求加强维护和管理,让这项工程在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效用。现在,当地正在建设农业灌溉配套工程,预计2026年完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